足迹
李象太子妃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459章 岳父害怕女婿(第1页)

  之前南诏刚刚归顺大唐的时候,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军队里,想的就是能够让南诏起到的作用更大,最主要的也是给下面的人谋个出路,毕竟军队里是发军饷的,不至于让他们在家里呆着。

可是当南诏的军队在战场上取得成绩,天策上将府让他们组建新的军队的时候,南诏国王这边反而是拖后腿了,对于李象的命令置之不理,这都已经是过去三四个月的时间了,所以李象准备当面问责。

“殿下,这件事情真不是我们不努力,之前的那一批都是家境贫困的,不当兵根本吃不上饭,现在这些人也知道战场上的凶险,尤其是前一段时间运回了大量的阵亡将士,导致这些人就更加不敢上战场了,我和皇室中人这一段时间都没闲着,一直都在周围宣扬这件事情,可收到的效果极为有限。”

南诏国王摆出一副难办的样子,好像他真的为这件事情出力了,不过李象收到的情报却不一样,每个月仅仅是有两天出去做个样子,其他时间都是在王宫里贪图享乐,说白了也就是在消极怠工。

现在已经和刚开始的时候不一样了,原本以为组建了南诏的军队,他们的手里或许会有军权的,但是从军队组建到训练,南诏王氏的人根本就插不上手,甚至是还被特意隔离在外,既然和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关联,这些人也就不忙着干这个事儿了,何必给他人做嫁衣呢?

李象饶有深意的看了这个岳父一眼,南诏国王也被看得心里直突突,明明自己是当岳父的,眼前这个人是当女婿的,如果要是放在普通人的家里,还不是自己坐着他站着,自己说话他听着。

可是因为双方身份的原因,南诏国王反而是有点害怕自己这个女婿,你有能力的女婿就只有这一个,但人家有能力的岳父可是有很多,而且没有你女婿的帮衬的都护你的这个王位都有可能下不来。

如果要不是因为你的女儿嫁给了李象,那么你现在正在长安城学习呢,你还有机会在这里当所谓的国王吗?虽然现召见王的封号在政治上已经被剔除了,但周围的人还是客气的说一句,国王陛下,这不就是因为李象的原因吗?

如果要是你们两个闹翻了的话,恐怕所有的一切都得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,几年之后就得把王宫给腾退了,连国王都没有了,为什么还要存在一个王宫呢?

至于说你的心里不满意,投降大唐的王室人员多了,那些人的心里都不满意,难道我们大唐王朝都得征求他们的意见吗?

天底下可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,成者王候败者寇,这句话连小孩子都知道,你现在就是那个败者啊,难道你还要胜利者的待遇吗?这恐怕有点说不过去。

“我一定会加紧办这件事情,一定会在短期之内办出效果,绝对不会让大唐军队在战场上出现任何的问题,我保证。”

李象一句话都没说,但是南诏国王有点受不了现在这个压力了,主动的给李象表忠心,这也算是他懂事儿,如果要是让李象继续点播下去,恐怕这关系就裂缝了,一个小小的裂缝并不可怕,但如果要是这个裂缝慢慢的变大的话,那恐怕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,到时候后悔也晚了,天底下也没卖后悔药的。

“这样就最好了,我这一次前往越南那边,希望你这边能够给我准备三千名青壮,这些人要在几天之内准备好,沿途让他们抓紧前进,在我抵达越南之后,我希望五天之内看到他们,剩下的训练你就不用担心了,最好是经常生活在山林里的人。”

李象的口气并没有带着一点商量,这里也没有其他人了,更加不需要演戏。

如果要是有其他人的话,李象还得考虑到永宁公主的面子,毕竟这是公主的亲生父亲,总不能用这种命令的口吻去做事情,现在就剩下他们两个了,商量已经没有必要了,要么你老老实实的答应,继续当你的傀儡国王,要么你直接开口拒绝,那接下来的事儿咱们就走一步看一步,就是不知道你老人家能不能够受得了。

张嘴就是三千名青壮年,要知道现在在各地战场上的南诏青年人数已经是超过两万五千人了,对于整个大唐来说,这两万五千人可能算不了什么,但是对于南诏这个边陲小地儿来说,这两万五千名青壮可不少,现在又要三千人,很快就要超过三万了。

就在南诏国王犹豫的时候,忽然间看到了门口持刀而立的护卫,如果要是自己不这么干的话,那么很有可能这颗人头就保不住了,人家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奴才,哪怕你是老岳父也得听话。

交代给你的事,如果要是办不了的话,那人家何必要保证你的地位呢?难道天天养着你吗?国与国之间的关系,从来都是肮脏和血腥的,千万别听那些人站在高台上介绍友谊,那简直就是侮辱人的智商。

“请殿下放心,这几天一定会凑齐了,并且我亲自去看着,按照您之前制定下的那些方案进行筛选,有问题的人绝对不能够送到军队里。”

不到十秒钟的时间,南诏国王就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件事情了,面对李象的巨大压力,他其实并没有其他的选择,只有这样才能够保住自己的王位。

“岳父大人辛苦了,公主托我带来了一些东西,我都已经派人送到王宫里去了,岳父大人有时间也可以去长安逛逛,公主在长安可能有些孤单。”

听到承诺了这件事情之后,李象的脸上也就有了笑容了,南诏国王也松了一口气,虽然心里憋屈,但眼前这一关也是过去了,至于这三千青壮年的生死,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,死道友不死贫道,这道理谁都明白……

  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