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良弓藏(四)(第1页)
6.在林一罗的描述里,付衡是个近乎完美的男人。他年轻,英俊,有学识,有文化,对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见解。从学生时代起,他一直担任着领导者的角色,高考时期的数学成绩是县内第一,名副其实的单科状元。到了大学里,他的样貌和品行更是令他如鱼得水,一直到大四都连任学生会主席的头衔,但凡是与他有过交集的人都会赞不绝口,他最大的缺点——“可能就是他的家庭了。”这会儿已经结束了午饭,彭鸣和路杨又来到了林一罗的家里。比起上一次的空旷,彭鸣发现林一罗事先点了香薰,再加上空调没关,客厅里暖洋洋的,令他觉得有了些活人的气味儿。她好像早就料到他们会出现了。这个念头在彭鸣的脑子里一闪而过,他听见林一罗喊自己“彭警官”,便赶忙抬头回应她的视线。她已经将付衡的档案盒拿了过来,盒子里装着的荣誉证书和个人资料表很多,其中就有竞选考核的民意选票空表。彭鸣拿在手上,看见表格上面只打着日期,是付衡出事前的3天。“也就是说,在20号当天就已经出了选票结果。”彭鸣喃喃自语。路杨发现空表有三张,中间还夹着许多2寸证件照,底色不同,白的、蓝的红的都有,但红的所剩不多,只有一张,她说:“看来选20号当天,付衡的照片就已经贴在了选票结果表格上,拿走的红底子的。”“公示期一般是一周。”彭鸣发现了端倪,“还未公示就已经填写这种任免表格,连照片都上交了,这的确是不合规矩。”“我刚才说过了,付衡也是迫不得已。”林一罗在这时叹气道,“他如果不这么做的话,会有人不高兴。”“谁?”“我公公。”林一罗连说起这个称谓,都显露出了惧色。7.付大山这样的人物会做出何等勾当,彭鸣其实也是能猜出三分。但像是能控制单位内部选举这种事,尤其是民意,多少还是有些困难的。彭鸣斟酌着林一罗的话语,又想到她刚才说过付衡“唯一的缺点”,问道:“在你看来,付衡的人生是被控制的吗?”“是操控。”林一罗轻声纠正,她的眼里含着一丝淡淡的笑意,语速极为缓慢,尽管细声细语,听上去却如窗外天寒地冻似的凛冽,“对于机器、物件和一些仪器来说,操控更为合适,因为不带有感情,只是为了完成个人的欲望与目的,是为了突出强权和自我意志。”“但付衡是付大山唯一的儿子啊。”彭鸣竟觉得有些不可理喻,他失笑道:“怎么会像你说的这样残酷?”“血缘未必是挡箭牌。”彭鸣放下手中的表格,“我也有女儿,我很清楚父亲对孩子的爱,等你有孩子的话就会清楚的。”林一罗反问道:“彭警官的意思是,我没有孩子,就不懂人情了吗?”彭鸣可没有这个意思,他觉得话题有些聊远了,不能被林一罗牵着鼻子走,试图回到正轨时,路杨忽然发现了档案盒里的照片。“这照片上的男孩是你们的亲属吗?”路杨将照片抽出来,示意林一罗指认。彭鸣也凑过去看,照片上只有男孩一个人,穿着运动短袖,球服号是13,他怀里捧着篮球,笑得格外开心,看上去大概7、8岁。“是付衡的外甥。”林一罗顺势将那张照片接过来,她垂眼望着男孩的面容沉声道:“付衡很喜欢他,这是今年夏天时他亲自拍的照片,我想他会希望我把这张照片烧去给他的。”彭鸣从林一罗的语气里察觉到了一丝无奈和嫉妒,就好像付衡对外甥的重视引起了她的不满。待路杨将档案里的一些个人资料部分拍下来后,二人起身离开。临走时交代林一罗保持讯息畅通,等进了电梯,彭鸣对路杨说:“先去档案局,我要查看一下付衡的履历。”出了小区,二人刚要上车,有几个小男孩结伴从彭鸣面前跑过,他们嬉笑疯闹,险些撞在彭鸣身上。彭鸣盯着那几个男孩的背影出神,路杨喊他一声,他却没有理会。直到看着其中一个男孩走进了小区对面的茶室,他才皱起了眉头。“茶韵”。彭鸣向前走了一步,他打量着茶室的牌子,很快就放下上车的念头,大步流星地朝着那茶室走去。“彭队!”路杨连声喊着,她好不容易追赶上去,还没等发问,就见茶室的大门刚好打开,老板娘李美辰正捧着一盆茶渣子,她撞上彭鸣的视线,神色略显错愕。男孩则是从她身后探出头来,一双清澈的大眼睛望着彭鸣。8.茶室里,一杯清茶被搁置在彭鸣的面前,他抬手拒绝道:“谢谢,但我不是来喝茶的——”他看一眼那个坐在角落里做功课的男孩,再转眼望着面前的李美辰问道:“那孩子是你的什么人?”李美辰回答道:“他是我儿子。”彭鸣蹙眉道:“那么,他和付衡是什么关系?”李美辰有些错愕地眨了几下眼睛,实话实说道:“付衡和我前夫有些远亲,他总说我儿子是他外甥,但实际上根本没什么血缘关系。”“你在上次做笔录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说明这件事?”李美辰很无辜地说:“你们也没有人问我啊,这种事也要回答?这是私人生活,我儿子和他的死又没关系!”她的声音有些大,引起了孩子的注意。李美辰立刻转头安抚他一句:“没事,你做你的作业,别偷听大人谈话。”男孩乖顺地低下头去。李美辰重新回过脸,她像是不明白彭鸣和路杨来到茶室的意图,“两位就是来问这件事的吗?”“李女士,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——付衡这孩子没有血缘关系,他是不会把孩子的照片珍藏这的。”彭鸣认定李美辰没有说实话,“不要试图蒙混警方,你要把自己知情的一切都如实道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