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穿越成大明崇祯朱由检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7章 太子监国(第1页)

李若琏自知失态,急忙手忙脚乱的爬起来重新跪好,不停地磕头:“陛下恕罪,臣有失礼仪,求陛下恕罪,恕罪。”“臣在锦衣卫任指挥同知一职,锦衣卫乃皇帝亲军,只效忠陛下一人。就算给臣天大的胆子,也不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,求陛下明察。”李若琏以为崇祯是在考验他,第一时间表明忠心。“你想抗旨?”崇祯质问道。“陛下,臣宁愿违抗圣命也不能做出如此不忠之事。”李若琏声音颤抖,语气却斩钉截铁不容反驳。朱连微微皱眉,他在脑海中快速思考对策,片刻后说道:“你不刺杀朕,朕怎么杀那帮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?”“不杀那帮伪君子,钱从何来?”“没有钱怎么拯救大明?”“其中的厉害,你明白吗?”见李若琏誓死不从,朱连开始解释。“朕让你刺杀只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,朕以此为由戒严京师。抓凶手的任务自然而然的会落到你们锦衣卫手上,谁是凶手还不是你说了算?”朱连的一番话让李若琏茅塞顿开,他不由得暗暗佩服:计谋原来可以这样用。“陛下,臣听懂了。但是臣不敢,陛下乃九五之尊,若臣失手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“你不会真想杀了朕吧?”李若琏急忙磕头:“臣不敢。”“那就不会失手,你不用真的伤到朕,只需让人看到你行刺的场面就行。”“臣恕难从命!”李若琏跪在地上还是不同意。就算不是针对他的圈套,被人发现行刺皇帝可是大罪。他抗命不遵最多砍头,行刺皇帝诛九族。朱连真的生气了,他猛地一拍龙椅,站起来说道:“朕是天子,守国门保社稷,死了又如何?”“朕不怕死,怕的是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,终日奔波流离失所。”“流贼为什么剿不完?孙传庭说李自成有民心,什么是民心?”“你说,什么是民心?”李若琏不说话。朱连继续说道:“民心民心,饥饿时给他一口饭就能收获他的心。”“朕要做的是收获全天下老百姓的民心,但是在此之前,朕得有足够的钱发饷,赈灾,免粮。”“否则,大明朝将山河破碎。这天大的罪,你担得起吗?”朱连见李若琏不敢接任务,一顶巨大的帽子扣了过去。李若琏听罢头皮发麻,跪在地上久久不语。不知过了多久,李若琏抬起头眼睛潮红一片:“陛下,臣领旨。”呼...朱连再次松了口气。“此事由你亲自去办,不能泄露任何风声。”“臣,遵旨!”李若琏施礼后迈着沉重的步伐朝外走去,每走一步心里便沉重一分。压力太大了。他也没想到锦衣卫竟然有行刺皇帝的差事,而且是皇帝亲自下达的差事。看着李若琏远去的背影,朱连问刚从内阁回来的王承恩:“现在什么时辰了?”“回皇爷,现在巳时末刻,再过半个时辰才是去戊字库的时间。”一个小时...来得及。朱连吩咐道:“王承恩,太子,永王,定王,周皇后和一众妃嫔去往乾清宫,朕有话说。”“遵旨!”朝堂的事暂时解决了,接下来要给大明寻找后路。朱连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守住北京城,现在能做的是给太子铺路,给大明指一条明路。很快,乾清宫内人头攒动。三位皇子,妃嫔内眷们你看我,我看你,猜测到将要发生什么。正月初的时候,皇帝和内阁商量过南迁之事,当时因为种种原因,再加上崇祯反复无常的性格,没能成行。今天召集众人,肯定是旧事重提三位皇子和众妃嫔、公主向朱连叩头之后分左右而立,大家心中七上八下,等待自己的命运。所有人都知道留在京师很危险,去往南京才安全。朱连看着下面一帮熟悉的陌生人,稳了稳心神,开口道:“都坐下吧,今天只有亲人,没有君臣。”乾清宫内没几个座位,众人不敢说话也不敢去座,只好依次席地而坐。朱连继续说道:“流贼犯境,势不可挡。王承恩总领九门提督,他说北京城大抵是守不住了。”刚说完,安静的乾清宫顿时乱了起来。大明有制,后宫不得干政,就是私下里议论都不行。她们虽然早已通过其他渠道得知北京城难守的消息,但这句话从崇祯帝嘴里说出来还是颇为震撼。“肃静!”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将其他声音压了下去。“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,世人皆称天子守国门。这是一份荣誉,也是一份责任。朱家人从不畏惧死亡,誓死也要守护华夏。”朱连声音变得沉重。“可流贼势大,京师难守!”“所以朕怕啊!”“怕天下大乱,黎民受苦!”“怕建奴南下,百姓遭殃!”“怕大明近三百年的基业毁在朕的手上!”“朕不想当一个亡国之君,也不想让你们遭受亡国之苦。”“权衡利弊,朕认为暂时南迁才是上上策。”这些皇室成员沉默不语,京师就是家,他们不想离开这一方故土。可是继续待下去,温馨的家会变成冰冷的墓地。这些坟墓会被流贼推倒,挖出。.本应被厚葬的尸体也会变成荒野上的枯骨。一念至此,有些人轻声抽泣起来。哭泣好像能传染,眨眼间乾清宫内哭声一片。朱连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,内心毫无波澜。宗室尤其是皇室的人太过软弱无能了。明末死于天灾人祸的百姓无数,皇室中人仅仅因为离家而哭泣,那些荒野上的坟茔,断桥下的枯骨,又有谁来替他们悲伤?等众人情绪稳定,朱连继续说道:“朕决定,太子、定王、永王去往应天府,六宫内眷,内臣百官除少数人随行外,其余人等与朕固守京师,等待勤王之师。”“到应天府后,太子监国。”“如果朕身死殉国,你便在应天府继位登基。